国际汽车Tier 1的变革
来源:凤凰网    时间:2023-08-11 14:22:40

头图:智能驾驶图片

“我们现在基本还剩下1-2个项目,最近这几个项目进展都一般,快要没有项目做了。”某国际Tier 1智能驾驶部门的员工讲道。


【资料图】

这家全球顶级的Tier 1公司,曾经在ADAS市场上位列前茅,一年的项目数量可以多达几十个。近年以来,在国内智能驾驶市场上,存在感越来越小了,鲜有获得项目定点的消息传出。如今,竟然快沦落到无项目可做的地步了。

背后的原因,除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变革以及国产Tier 1公司崛起的原因之外,更有公司组织内部的问题。宫斗、内耗在这家顶级Tier 1公司内部上演,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出走。公司的一些员工不断的呼吁,希望公司高层做出变革和整顿,挽救不断下滑的颓势。

1. 选错团队

整个故事的起点,要从2年前开始。

为了应对汽车行业智能化的发展,这家国际Tier 1的总部,对自动驾驶业务进行了一轮组织架构的调整,中国区跟随全球总部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像所有的公司一样,每一轮架构重组都意味着人事的变更、权力的交替。于是一号Leader出现,只不过他并不是很懂智能驾驶行业。

这位一号Leader还是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的,想把业务做好,毕竟这个平台是全球顶级Tier 1,是个功成名就的好机会。一号Leader分析了公司的内外处境,公司在面对行业新一轮智能化变革上技术实力稍弱,所以决定从外部引进一个技术团队。岔子就在这里出现了,由于一号Leader本身技术能力一般,对技术人才的实力辨别上出现了问题。

一个所谓“技术牛人”带着一个小团队从一家传统公司智驾部门加入这家全球Tier 1公司,从此这家久负盛名的国际公司开始了快速的崩塌。

“技术牛人”的技术并不牛,擅长的是夸夸其谈包装自己。刚进公司的时候,明明就只管十几个人,可是到处包装自己管理几百人的团队,另外擅长的就是——抓权。

“技术牛人”进来之后,就开始盘算着如何掌握更多权力。首先是在定点的项目上指手画脚,试图增加话语权。一号Leader也乐意看到“技术牛人”指手画脚,毕竟这是自己挖过来的人,算自己的亲信,所以就力捧凸显其存在感。就这样,“技术牛人”很快成为内部的二号Leader。

成为二号Leader之后,就开始拉帮结派搞山头。在关键有权重的职位上,要么拉拢,要么换成自己的人,中层干部要么被迫站队,要么被排挤。

“好好的一个国际大公司,现在被搞得像私人企业,一点公司规章制度都没有,更多的是任人唯亲。更奇葩的是HR第一次打电话,上来就说你是谁的人对吧。”该Tier 1公司一位员工痛斥道。

许多优秀的老员工,因为不愿意站队也不愿受排挤,就选择离职跳槽了。该Tier 1公司的工程师很受算法科技公司的欢迎,因为科技公司有软件算法的能力,缺少量产工程的能力。该Tier 1培育出的中层与基层工程师,拥有良好的系统工程化能力、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这些具有丰富量产经验的工程师和项目管理人员,被科技公司挖走。

“没有走的员工,有的就等着公司N+1裁员,每天都是在摸鱼混日子,等着赶紧裁了自己。对公司有感情的员工,想在这个公司长期发展,现在这种情况,迫切希望公司能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上述工程师不无惋惜的表示,现在内部风气很糟糕,士气低迷。

一号Leader也看到了公司的内耗,弄成现在的局面也不是自己想看到的。但是,也没有相应的动作进行变革。现在还不愿意动二号Leader,是需要背锅侠,总部对现状肯定不满意一定会追责,必须有一个人背锅。

公司的内耗,导致优秀人才出走,削弱了自己的技术实力,助攻了同行公司。这两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趋势变革非常迅速,是该Tier 1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最需要发力的时候,却在关键职位上找了一个擅长包装、又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内耗导致公司的技术实力严重下降,很快就反映到市场结果上。

2. 必须变革

内耗的代价,是该Tier 1公司在市场上项目越来越少。

曾经ADAS时代,该Tier 1是从来不愁项目的,一年能有几十个ADAS项目。另外,凭借着给国际汽车OEM做ADAS的声誉,对主机厂有很强的话语权。在市场上一度是挑肥拣瘦,一年出货量低于十万套的主机厂项目是不接的。而且,如果主机厂对ADAS的方案有异议或者提要求,该Tier 1会说BBA、大众也是用这样的方案,搪塞的主机厂哑口无言。

近两年,画风突变,该Tier 1被抢的智能驾驶项目越来越多,想获得主机厂项目越来越困难。这几乎是国际Tier 1们普遍遇到的困境。

一方面是市场发生了ADAS升级的趋势,从基础的L2升级为L2+、L2++,相比国内的算法科技公司,国际Tier 1在这波技术升级中,普遍拉下了后腿。另一方面,国内主机厂并不在跟随BBA,认为BBA在智能化上是落后的,而是对标蔚小理,智驾的功能越高级越好。

国际Tier 1们认识到总部技术与中国需求的不匹配。同时,感受到本土Tier 1在产品技术上快速创新、迭代的压力。

面对市场上颓势的困境,国际Tier 1群体开始了自救。有的甩开全球总部,在国内搭建研发团队,在组织架构和薪酬体系上看齐国内的算法科技公司,相当于是内部的二次创业,不过这需要强势并且在总部有话语权的业务负责人。有的则是在国内寻找算法科技公司进行合作,一起合作拿项目。

该Tier 1公司选择了后一种方式。一号Leader打的算盘是,虽然技术实力下滑的厉害,但是公司作为全球顶级的Tier 1,公司的招牌在主机厂群体中还是被认可的,而科技公司虽然有软件算法但是缺主机厂的资源关系,也希望借助该Tier 1的招牌。双方可以共同合作拿项目。

该Tier 1公司的强项一直是硬件传感器,比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这是曾经ADAS能做的风生水起的重要原因。而软件算法,从来不是公司的强项。公司的一位技术高管也曾公开表示,L2+是非常复杂、挑战性非常大的项目,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有全部能力单独完成,所以需要合作来完成L2+的项目。

通过合作的方式,公司获得了L2+甚至L2++的技术,搞出来一套多传感器智驾系统,靠着这套系统拿下了几个头部主机厂的定点。

不过,拿下定点不代表能够顺利交付。L2+的量产对工程能力的要求很高,必须具备优秀的全栈的软硬件技术能力,芯片、系统与算法要融会贯通。公司的Leader显然低估了L2+技术在实际落地过程中的困难,陷入了量产交付的困境。

“我觉得我们本部的实力,还没有合作公司的实力强。”一位公司的工程师讲道。合作的算法科技公司,跟公司相比曾经都是小弟,如今这些小弟在L2+、L2++等产品线上比公司还丰富,在域控制器的出货量上也超越公司。

在国内市场上争夺项目失利,签约的项目有的进展缓慢,有的甚至被主机厂终止,而全球总部的洋老大又时不时在越洋会议上问询国内项目的进展状况,这都使一号Leader坐立难安。毕竟作为国内自动驾驶业务的总负责人,需要给总部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向上管理,对于二号Leader来说是非常擅长的。二号Leader很快拟定好了说辞,我们不是还有一些主机厂的合作项目没有完全终止嘛,虽然我们是B点(第二选择),但可以把它包装成我们是A点,然后拿着去“忽悠”国际总部,至少还能再撑个半年。

身在海外的洋老大,也搞不清楚中国区的业务到底是一个什么状况,只能听凭国内团队的汇报,走一步看一步。

市场上的失利的压力很快传递到团队内部,于是在公司会议上,技术、产品、商务团队相互指责、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都想把责任甩给对方。内部割裂又产生了显著的后果,各团队之间相互不满,导致在服务主机厂项目时,团队之间的协作更糟了,在主机厂客户的口碑更差了。

一些明眼人看到公司内部的状况,趁着船还没有沉掉,已经开始另谋出路了,包括一些“聪明”的高层。这些“聪明”的高层想跑路之前先薅一些资源之后,带着资源好再找下一个东家。于是,戏剧性的事情就发生了。

这家公司一直与一家L4自动驾驶公司,在高阶智能驾驶上有合作。有一位高管一直希望拿到这家L4自动驾驶公司的软件算法白盒,然后拿着白盒算法再跳槽下一家公司。于是一直劝说一号Leader购买合作公司的软件算法,美其名曰技术团队才能更快更好的更新迭代。一号Leader貌似是看懂了对方的心思,一直压着,表示两家公司还在合作不急于购买对方的技术。

公司内部的各种折腾,已经到了乌烟瘴气、各怀鬼胎的地步,需要重组和整顿。该公司一位中层表示:“经过2年的磨合,我觉得大家都知道谁半斤、谁八两了,为什么还没动手,我觉得也需要国际总部的支持。”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家Tier 1公司会上演大刀阔斧的变革,重回正轨。

结语

红色星际在和这家公司员工交流时,不少员工都为现状感到痛惜,一家全球顶级的Tier 1公司,内部竟然搞的鸡飞狗跳,管理和做事甚至不如国内的民营企业。

一些员工表示,公司已经到了不重整不行的地步了,只有把那些善于包装成专家,但什么都不懂的人踢出公司,然后找一些真正懂技术的大牛来当Leader,才有可能挽救现在的颓势。

“其实我们公司的人,都在看怎么收场,看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估计快了,也就半年左右的时间。”一位员工向红色星际表示。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手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