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人的熊家婆,《格林童话》里的狼外婆比起它,就是个渣
来源:江阳沽酒客    时间:2023-04-24 23:08:39

泸州民间故事里面,大多数都是跟地方的景点和人物相关,当然也大多数是有点玄幻的内容,本身来说,民间故事在中国大地上都有这样的风格。而因为国人历来的迁徙和民俗流变,你会发现很多故事也可能在你家乡有同样的流传。


(相关资料图)

但是,有一些故事,则从另外一种形式,在国外流行,然后又被输送回中国。比如我们熟知的《格林童话》,不过它最早被输入中国的时间,应该是1925年,那个时候,,由当时的河南教育厅编译处编成,内收《雪姑娘》、《六个仆人》等10篇故事,名为《格尔木童话集》,译者王少明。此后名家赵景深也曾译成《格列姆童话集》,收《乌鸦》等6篇,由上海崇文书局出版,但年代已不可考。

而格林童话的作者,我们根据资料可以得知是格林兄弟有这个收集他们德国民间故事的爱好,相当于今天民俗文化研究者,于是在他们哥俩的有生之年,就一直在干这个事情,而且人家的名字叫《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到了中国逐步翻译成为了《格林童话》,当然由于欧洲国家跟咱们这样东南西北地大物博不能比,也不仅仅是德国自己的民间故事,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这哥俩更像是机械的记录者,跟我们国家的蒲松龄不一样,文学上面没有什么修饰,而且即便今天的《格林童话》依然有很多少儿不宜的内容。

当然国家不同,习俗不一样。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并没有儿童文学的专门记录,也谈不上童话一说,但是民间故事就是童话。

而《熊家婆》的故事跟格林童话里的《小红帽》有不少共同点,不过那个年代,相信没有办法交流这么远。家婆一词在两广和两湖以及四川依然属于方言土语在使用,就是外婆的意思。从名字来说,这个故事基本在四川流传广泛,你去问八零后以上的泸州人,没有听过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但是你也不能说就是咱们泸州的原创,同样在宜宾兴文、乐山等地也有这个故事。就是泸州你也不知道属于三区四县哪个地方传出来的。但是它就曾经是我们泸州小孩的一个梦魇。

大人们讲《熊家婆》的故事,并没有抹黑外婆的意思,大概是希望孩子们有点安全意识,或者是让大家能有畏惧感,不会轻易被陌生人哄骗,又或者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会关好门窗,总之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有谁告诉这是一个科普故事,而是恐怖的经历了。

故事讲述两姐妹在家,等着疼爱她们的外婆来陪伴自己,可惜外婆运气不好,遇到一只人熊精,被吃了后,人熊精幻化成她们的外婆,来假装照顾两姐妹,趁机吃掉她们。

姐姐不幸被吃了,妹妹发觉了问题,在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以后,跟这个熊家婆斗智斗勇,终于手刃了这个怪物,跟外婆和姐姐报仇。

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它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要慌,要沉着冷静,邪不胜正,不过其中情节还是让人不寒而栗。比如熊家婆啃食家姐发出的声音,妹妹质疑问它,它说是在吃干胡豆,所以声音很奇怪。真的有点吓人。

当然,完整的故事,这里就不叙述了,我们童年其实不止这一个阴影,什么钟楼怪客、古楼魅影、一双绣花鞋等,哪个不让我们晚上吓得发抖呢?当然现在我们也不打算用这样的内容,去吓唬下一代,不过民间故事依然可以讲述下去,毕竟是文化的一部分。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手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